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研究
发布时间 : 2016-11-09 17:31:39
访问量 : 8764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重庆大学图书馆魏群义副研究馆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移动图书馆云服务SAAS模型研究》(批准号为12XTQ003),最终成果为专著《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研究》。课题组成员:黄娟、田琳、袁辉、王姝、汪培术、侯桂楠。


一、研究意义

在泛在信息社会环境下,以智能移动终端为媒介的新媒体正蓬勃发展,移动阅读、移动知识获取正令传承千年的阅读方式在泛在信息社会正在发生巨变。打造资源类型多样、资源容量丰富的移动资源体系,提升移动用户的服务体验,是移动图书馆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将云服务的理念引入移动图书馆,将有效提升移动图书馆的开放性、覆盖面和使用效果。研究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系统架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打造一个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云服务体系,对于图书馆更好地引领全民阅读、为移动用户提供更好的知识获取服务、提升全民知识获取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移动图书馆研究是国内外图书馆界的热门课题,相关研究逐渐从技术实现转移至用户体验,移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图书馆的重要现实课题。课题从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现状为起点,采用文献综述法和网络调研法对中美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现状进行深入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用户对于移动服务的体验和感受,并考察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有效性,通过全方位的调研、分析和对比研究,梳理目前移动图书馆服务面临的问题,提出将云服务理念引入到移动图书馆的体系架构。并从移动用户、移动服务知识产权风险、移动资源体系、图书馆等角度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图书馆的云服务需求。

以国内外主流的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系统架构、服务模式、服务功能及其功能特色,并开展云服务系统的对比研究。将可用性研究引入到移动服务研究中,以国内最为流行的移动图书馆系统——超星移动图书馆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移动客户端和WAP站点的系统可用性,并根据用户体验和研究结果提出具体的可用性改进意见,以便有效提升用户的移动服务体验。课题提出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概念,移动图书馆云服务并不是一项新的服务名称,也不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而是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思路,是云计算在移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案例。移动图书馆云服务有三种交付模式,即IaaSPaaSSaaS,分别以WAP网站、微信和客户端为例,分别阐述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三种服务体系架构。从安全机制和生态机制两方面阐述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运行机制,并提出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生态系统。根据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管理问题分析,提出了移动图书馆SaaS云服务的管理模式。

最后从从移动云服务交付模式选择、如何选择云服务运营商、云服务管理与推广策略等方面全面论述移动图书馆云服务规划。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服务概况、接口池的开发与应用、微信图书馆云服务的开发与应用效果。

三、重要观点

1、中国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迅速,移动服务呈现服务模式多样化、服务内容丰富化的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移动服务体系创新不足,移动技术应用比例不高。以中国国家图书馆和31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移动服务的普及率为100%。移动图书馆有短信息、移动网站、客户端应用和微信等四种服务模式。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同时支持四种服务模式的图书馆达到53.3%。微信服务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主流移动服务模式之一,采用比例高达96.7%。不同服务模式的服务内容不尽相同,移动客户端提供的移动服务数量最高,平均为14.7/所,高于移动网站(11.8/所)和微信(6.93/所)。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呈现三个特点,首先是移动服务的丰富性,其次是丰富的数字资源服务,最后是服务具有良好的个性化和交互性;但也存在部分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体系不完整、移动服务缺乏创新性的问题。在国内仅有13.3%的公共图书馆采用了响应式网页设计技术,有待提升。

2、中美公共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各有所长,中国图书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移动服务和移动资源,而美国图书馆移动服务更加人性化和精细化,与移动终端结合得更好,馆藏信息的展示效果较好,移动技术应用更为普遍。首先,中国图书馆提供了较为的丰富的数字资源服务,数字资源检索服务不仅覆盖率高,而且服务体系较为完整。美国图书馆主要提供的资源服务有电子书和有声读物。相比美国图书馆,中国公共图书馆基于海量的元数据库提供了功能完善的数字资源检索与获取服务,用户体验较为良好。其次,美国图书馆移动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服务更佳。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通知公共服务非常人性化,用户不仅可以根据分馆选择,可以根据时间选择,还根据读者年龄和主题进行选择。很多图书馆都提供输入提醒功能。再者,美国图书馆提供的移动服务与移动终端的特性结合得更好。大部分图书馆都提供条码扫描功能,方便读者扫描条码和查找馆藏,还通过Google地图引导读者进行交通路线导航。39.1%的美国公共图书馆采用了响应式网页设计技术,移动技术应用更为普遍。

3、用户体验调研与移动服务的有效性调查。从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用户偏好上来看,移动图书馆客户端最受用户欢迎,其次是微信图书馆,最后是WAP网站。“个人图书馆”和“馆藏查询”是用户最喜欢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目前,公共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有效性较差,无效服务比例高达40.2%。说明尽管公共图书馆热衷于建设移动图书馆项目,移动图书馆的普及率较高,但是图书馆对于后续的移动服务关注不够。

4、移动图书馆服务存在知识产权风险,须有相应的服务对策。电子图书阅读、数字资源阅读、数字资源下载、阅读器外借等四项服务存在较大的知识产权风险。提出了应对移动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的三项对策:提高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加强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严格控制访问权限,加强DRM保护,推行用户登录和移动设备绑定双验证;加强与资源商的合作,创新移动云服务模式。

5、运用云服务理念可以为移动资源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资源体系建设与桌面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相比差距非常明显,移动资源体系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移动资源体系集成的文献数据库非常少;移动资源体系所覆盖的文献类型不够丰富,提供的电子图书、视频等资源的数量不足。移动资源体系的构建须吸纳云服务理念,运用云服务技术,加强图书馆与资源商的合作共同搭建移动资源云服务系统。

6、国外的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系统在系统个性化、移动资源协作、创新移动服务等领域值得国内图书馆参考和借鉴。目前国内外主流的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系统有超星移动图书馆、书生移动图书馆、BoopsieBiblio Mobile等四种。Boopsie系统主要功能特色有:分利用了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特性;积极与数字资源提供商合作;移动服务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支持多种平台的移动终端;与图书馆ILS系统的无缝集成;领先的移动搜索技术。Biblio Mobile系统主要功能特色有:与图书馆ILS系统的无缝集成;先进的可视化与交互式设计理念;优秀的文献检索性能;丰富的文献推荐功能;完善的个人图书馆功能。

7、移动图书馆云服务体系架构研究,将有利于完善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更好地促进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应用和发展。云计算环境下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具备更多的服务优势,同时为移动图书馆创新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多可能。当前的移动云服务模式主要存在云服务体系开放性差、移动资源体系不够完善、移动服务体系缺乏创新、移动云服务缺乏个性化等问题。移动图书馆云服务有三种交付模式,即IaaSPaaSSaaS。移动图书馆SaaS服务架构包括四层,分别为云基础设施层、平台层、软件服务层和用户层,其中软件服务层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及权限管理系统、个性化发布系统、读者行为分析系统、个性化服务系统、图书馆接口管理,以及资源云、服务云、管理云和UGC云。

8、打造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生态系统,促进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系统中,有用户层、云服务运营商、移动数字资源提供商、移动数字资源集成提供商、云设备提供商、移动应用开发商等6个角色。

9、移动图书馆SaaS云服务的管理模式涉及到IT资源、移动服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在移动SaaS云服务管理模式中,对于云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层的IT资源实现统一集成管理,有利于提升硬件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为稳定的移动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移动资源由移动资源商实行统一的资源管理。对于交互式移动服务,则实行分布式管理模式,这部分移动服务通过标准接口与图书馆的管理系统(LMS)进行数据交互,相应的服务由云服务租用单位——图书馆进行管理。为了保障图书馆与各种移动服务模式下的稳定数据交换,提升接口开发效率,减轻技术维护量,建议采用统一的标准接口池,由图书馆统一进行开发与维护,供移动网站、客户端、微信等云服务系统进行调用,图书馆负责接口池的统一管理,以保证各种交互类移动服务的稳定性。

10、移动图书馆云服务规划时,须考虑云服务交付模式选择、如何选择云服务运营商、云服务管理与推广策略等因素。经费紧张的图书馆可以选择短信息、移动WAP网站和微信两种服务模式,可以保证以较少的经费满足读者的移动服务需求。技术能力较强的图书馆可以考虑采用RWD技术改造图书馆网站,以替代移动网站。经费充裕的图书馆可以考虑同时选用四种移动服务模式,以进一步提升读者的移动服务体验。不同的移动服务模式适合不同的云服务交付模式,移动WAP网站如果由图书馆自主开发的话,建议采用IaaS云服务模式,微信图书馆适合PaaS云服务模式。SaaS是目前移动图书馆云服务应用中最为广泛的云服务模式,不仅适合移动网站,也适用于客户端应用服务。云服务运营商的选择非常重要,建议从安全性、性价比、个性化服务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和评估。

四、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课题以移动图书馆云服务为主题,深入调研了当前移动服务的现状(包括图书馆服务现状、用户调研和服务有效性调研),分析了当前移动服务存在的服务体系创新不足、个性化严重不足、资源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将云服务引入到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型中,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围绕移动云服务,提出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概念,阐述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三种体系架构,并研究移动图书馆云服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对于完善移动图书馆的理论架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课题针对目前主流的四种移动云服务系统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于图书馆选用成熟的云服务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开展了移动图书馆云服务规划研究,对于图书馆如何开展云服务规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