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建设工作,市社科联研究室组织专家围开展了应用对策研究,现将研究成果共享,以期对相关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汽车产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支撑行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效。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队伍也存在着专门人才供给不足、人才质量有待提升、高校对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模式还需完善等问题。要做好重庆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建设工作,课题组经过调研做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双方专门企业人才合作。成都在信息技术的专门企业方面数量有一定优势,许多互联网大厂将西部公司或者研发机构设置在成都,这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动能。重庆在传统汽车制造、机械设计方面的人才充裕,能够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提供支撑服务。重庆的汽车配套企业完善,供应链完整,能够支撑智能网联汽车的生产需要。两地可以在企业互派人员、关键领域人才培训、项目共同研发攻关、人才互聘互用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二是加强双方高校合作。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为智能网联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撑,这些高校目前每年直接培养的智能互联网人才数量达到上千人。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则在网联系统、汽车设计方面具有优势,加强双方高校合作及吸收这些高校培养人才十分重要。三是整合各自优势技术人才队伍。成渝地区在智能网联汽车都有各自的技术优势,在优势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和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成都地区在自动驾驶系统研发、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优势。重庆的汽车配套企业完善,供应链完整,能够支撑智能网联汽车的生产需要。重庆在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及研发需要的信息化道路信息化升级改造,智能网联汽车运营以及车辆检测的优势明显,在这方面的人才资源也较为丰富。双方应加强各自的优势领域人才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二、大力开展人才引智工程
一是完善优化现有的人才政策。目前重庆市有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引进也鼓励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要充分研究智能互联网人才的具体特征,切实针对这类人群的职业特征、学习经历、工作条件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引进人才政策。如关注人才的个性化需求、理解人才对研发条件的要求等着力,制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引进政策。二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引才活动。近几年,重庆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如连续开展多年的“百万英才兴重庆”“重庆英才·职等你来”等引才活动,这些常态化引才活动的开展,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寻觅人才搭建了舞台。此外,还应充分发挥这些活动的效应,加强引才的持续跟踪及管理,确保人才的真正落地。还可以在系列活动开展时做好专场招聘、专案开发等工作。三是发挥好人才项目的引领作用。重庆近年来加强了人才项目的开展,“重庆英才”已经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人才项目。应充分通过此类人才项目的开展,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持倾斜,通过项目促进人才落地。此外,建议加强对市外人才项目的认定,通过对其他省市开展的人才项目的认定,为更好吸引其他省市人才正常交流发挥作用。
三、完善高校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设置专门的智能网联汽车专业。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有着主要自主权,国家也鼓励高校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需要的专业。目前重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人才主要来源于电子信息技术类、机械设计类、汽车制造类等方面的专业。有关高校,特别是新工科高校建设计划的单位,应加强对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研究,及时开设专门课程,有针对性培养人才。二是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类专业课程设置。智能信息技术和网联化的要求,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新要求。若还是以过去汽车或者信息类专业的培养课程使无法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培养人才。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知识内涵和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呈现出多领域跨专业的深度融合特征,需要根据实际需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三是加强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智能网联汽车教育需要有一定创新性,要在企业需要和产教融合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与探索,这也就对培养的专门人才也给予了更高要求。学校要注重提升这类学生实践、专业及创新能力的培训,构建符合智能网联汽车专门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的专业学科体系。
四、拓宽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的宽度及深度
一是打通行业企业与高校的“隐形壁垒”。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双方合作,但要真正深入做好却并不容易。由于企业和高校的性质不同,在实际开展合作时一些壁垒却无法打通。如出于薪酬激励、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等多方面问题,校企双方在人员合作、技术共享上面还存在着现实阻碍。可以通过政府牵线,出台一些适应性的政策,双方互派人员挂职、任教;共建导师库等,为双方人才交换创造条件。二是加强“卡脖子”项目合作。企业与高校的项目研发及合作还是很多的,大多数集中于某个专项生产及研发问题,系统性的校企合作还不够。建议由政府出台,设置关于“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攻关,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目前重庆市为解决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问题,通过设置“亮灯企业”等专项,促进企业集中攻关,此类项目还可以由政府出面协调部分问题,促进校企共同合作开发。三是为企业人才精准布局。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及需求的布局,通过前期的布局让学校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做好精准和提前布局,解决企业的实际需要。
五、打通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发展路径
一是加强行业企业培训供给。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主要还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他们年轻工作有活力,接收新生事物快,专业基础储备丰富,但在与企业的需求匹配上还需提升,且大多数的工作经历时间较短。做好行业企业的培训,增加培训供给力度,能够更好使人才贴近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需求,通过培训也能更好促进人才发展。二是优化智能网联汽车的薪酬分配。传统汽车行业会给部分人才劳动强度大、薪酬激励不够的印象,行业企业要制定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同时做好适当的宣传,减少人才的认识误区。三是为人才设计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智能网联汽车的人才平均年龄不大,要打通人才的发展路径,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做好科学规划,推动人才发展,使人才安心工作,乐于工作。
(重庆科技学院课题组 成员:杨睿宇 马箫 陈超 陶宇 梅新想 孙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