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新时代文化自信培育诉求下的课程文化反思与重建研究
发布时间 : 2024-01-12 09:32:44
访问量 : 2891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一、成果的基本情况

西南大学张铭凯副教授主持的2018年度青年项目“新时代文化自信培育诉求下的课程文化反思与重建研究”(批准号2018QNJU56,结项证书号2022036),最终成果为论文集《新时代文化自信培育诉求下的课程文化反思与重建研究系列论文》;课题组成员:吴叶林、孙雪荧、张林、谭伟、唐丽。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目的和意义

本项目探讨的新时代文化自信诉求下的课程文化反思与重建问题,旨在对课程文化建设所处的新时代境遇的研判基础上,分析当前课程文化及其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探讨课程文化的重建路向。按照这一逻辑,研究中具体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新时代课程文化建设的时代境遇是什么;二是新时代课程文化建设有何问题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三是新时代课程文化建设亟待关注的技术背景。本研究基于文化自信培育的现实诉求,着眼文化学理论重新定义课程文化并构建课程文化的分析框架,这种将课程文化置于文化系统和视域中进行重新判读,一方面有利于打牢课程文化研究的地基,另一方面也为课程文化研究的返璞归真开启了新的天窗。此外,本研究试图在整个文化变革的大背景和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诉求中考察课程文化的坐标方位,并解析课程文化变迁与整个文化变革之间的关联逻辑,同时着眼于当前课程文化建设发展的实践,形成历时与现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思考。

(二)主要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1.宏观层面,深入研判了课程文化建设发展的时代境遇,研究运用了文献法、历史研究法、理论思辨法等研究方法。首先从整体上论证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关联,进而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滋养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重视、养分的充分汲取和实践的转化创新。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优先发展、教师为本、立德树人等内容深刻映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教兴教、尊师重道、以民为本等思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格局谋划教育蓝图,在社会联动发展中定位教育坐标和以系统改革思维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在此基础上,着眼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视点,研判新时代课程文化建设的价值坐标,具体指出立德树人实践的理论追问,要以认识论的澄清确认根本旨趣,以价值论的引领达成价值认同,以方法论的协同践行知行合一。为此,其实践遵循教育主导、文化助推、制度保障和生活渗透的“四位一体”逻辑体系。由此,推进立德树人实践,有必要深入探究并发挥好五大机制的作用,即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衔接机制、家校深度合作的互渗机制、文化生态系统优化的辅助机制、理念引领与行动跟进的整合机制和测评体系牵引的反推机制。

2.中观层面,着眼学校和教师,分析课程文化发展的现实依托和重要支撑,研究运用了调查法、案例法和理论思辨法等研究方法。从学校这个层面,对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文化进行了理论追问,在追问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彰显学校特色的物质文化、涵泳学校气质的精神文化和确保学校良序的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文化精义。进一步反思为建而建的矫揉造作、推倒重来的历史遗忘、罔顾自我的生硬模仿、盲目乐观的追赶潮流和本色凋敝的华而不实等乱象,致使学校文化建设的文化失守。为此建议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文化复归选择在于以校为本显文化之真、以师生为本育文化之善和以发展为本成文化之美。课程文化建设的关键依靠教师,依靠教师作为研究者和反思型实践者身份的觉醒。为此,研究从中小学教师科研这个层面提出科研自觉是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向更精深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新时代以研兴校、以研兴教的现实要求,更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的重要推力。检视当前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现状,其深陷他主还是自主的动力迷惑、外推还是内生的模式迷茫和公利还是私利的价值迷失三重困境中。据此反思,提出中小学教师科研自觉的三维进路,即以动力协同为引擎、以模式优化为支撑和以价值重建为依归。最终,促成中小学教师科研在解困中走向自觉、提升品性。

3.微观层面,聚焦信息技术时代的特定坐标,探究了课程文化发展的挑战与应对问题,主要运用了理论思辨研究法。研究指出,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课程发展,课程在信息技术时代“危”与“机”并存。从技术本身的科学性、作用的实效性和结果的可解释性研判技术之“技”的内在尺度,从技术使用的内在一致性、伦理规范性和价值发展性解析技术之“术”的外在尺度,厘清技术何以影响课程的机理,进而基于“技”与“术”的和谐共振使课程中的技术归位。同时,着眼课程的事实、价值和方法问题,进行课程之“课”的本体追问,聚焦课程运作全过程中技术的角色与功能,求解课程之“程”的发展诉求,进而在课程育人旨趣的重申中促成技术时代的课程自觉。

(三)基本观点和创新性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基于多重场域进行多视角观照以寻求文化自信培育的合力。本项目立足学校这一场域,着眼课程文化这一具体角度,旨在探明新时代文化自信培育诉求下的学校课程文化重建路向,进而以学校课程文化的重建有效助推新时代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含括了新时代课程文化建设的时代境遇、现实问题和未来应对等,研究中综合运用了文献法、历史研究法、调查法、案例法和理论思辨等研究方法,形成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位一体”的整体框架,对于系统认识新时代文化自信培育诉求下的课程文化建设发展问题可能提供了一种较为全面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三、成果的价值和影响

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研究成果的物化,形成了由5篇系列论文组成的成果,分别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CSSCI来源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电化教育研究》(CSSCI来源期刊)、《中国教育科学》(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和《现代教育管理》(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这些成果围绕新时代课程文化建设所处的教育背景、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和信息时代课程文化发展的迷思及其澄明等展开,发表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等转载,进一步扩大了学术传播范围,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